人体穴位H

后溪穴

治耳疾、各种汗证、咽痛、腰痛、脊椎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爱落枕、癫痫引起的抽搐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也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从掌根向小指根方向推,卡住的地方就是后溪穴。或者您一握拳,感情线的小指一侧就有一个纹,纹头的点就是后溪。揉此穴时,一定要把指甲剪平,使劲掐到这个缝里。

后溪穴是一个八脉交会穴,是四通八达的一个穴位,哪的病它都能治。而小肠经是通着耳朵的,所以后溪穴能治耳朵上的病,比如耳鸣、耳聋。

后溪还是调理汗液的大穴,它可以治疗各种汗证,比如盗汗,如果能配上另一个心经的穴位阴郄,那甭管是自汗、盗汗,全治了。后溪还可以治疗咽痛,就是有火的那种嗓子痛。因为后溪是八脉交会穴,与督脉(颈椎)相通,所以颈椎上的病它都管。像腰痛、颈椎痛,腰扭伤,都可以揉后溪,后溪还能治疗坐骨神经痛。

后溪通的地方挺远的,有的人腿窝儿老发紧、睡觉时经常抽筋,睡前一定要多揉揉后溪

合谷穴

包治百病的万能穴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参观了中国的针灸麻醉: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地捻入病人的手部,然后接通电流,这样就对病人起到麻醉作用。而在整个前列腺切除手术过程中,病人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现。这个手术现场震惊了美国总统。医生告诉他,那根银针扎在合谷穴上,循经感传到头颈部内,便可以起麻醉作用。

合谷穴也被称为“虎口”。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真可谓神通广大,简直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科学院终身教授祝总骧老人家所发明的《“”经络锻炼法》所选定的三个穴位就是合谷、内关、足三里。

合谷的6大功效1,止痛大穴

合谷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们身体上的“止痛片”,几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来解决,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这个穴位来止痛。

牙痛

合谷穴治牙痛更为拿手!在施治的时候应该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边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侧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艾灸的时候,最好再加一个牙痛点,那效果就太神奇了。通常80%的牙痛,都会在一两分钟内止住。怎么寻找这个牙痛点呢?牙痛时,去捏耳垂贴近面颊的这个部分,一定会有一个地方很敏感,这就是牙痛点。如果把合谷穴和牙痛点同时艾灸或者按揉,会马上止痛。

如果患牙龈炎引起牙龈肿痛,并且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头痛

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病。患病后一日发作数次,同时出现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办事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痛苦不堪。采取合谷穴的按摩疗法,可获良好效果。

由于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大肠经从食指经过手、臂、肩、颈,一直到头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这些部位的疼痛不适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缓解。

用大蒜泥贴敷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等等。

大肠经又为多血多气之经,所以按摩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还可以行气活血,有效治疗行经疼痛,有痛经烦恼的女士不妨试试。

2,五官科圣药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所谓“面口合谷收”,即是说凡是头部、面部的疾病,像头痛、牙痛、发热、口干、流鼻血、颈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如疮、癣、疥、癞等,通过刺激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治疗面瘫,合谷更是必取之穴。平常鼻子过敏者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穴,以缓解症状。总之,合谷穴就是对付五官科疾病的圣药。

合谷穴应用于颜面五官的损美性病变中。如治疗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痤疮、酒糟鼻、皮肤过敏等疾病,都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治疗雀斑和脸部皮肤问题上,也可每天按摩两手合谷穴各30--50次,以产生的酸胀感传达到上肢为度,日久就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明显功效。

3,肠胃神药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又因为它们是同名经,二者“同气相求”,因此刺激合谷穴能调经气,对于治疗胃腑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有显著疗效。例如胃痛、呕吐、便秘、呃逆、腹泻等。甚至痔疮发作、便血时,艾灸或搓揉合谷穴,便可缓解肠风下血的症状。

合谷穴就是你手边的肠胃神药!

如果你经常恶心、呕吐,你就刺激合谷穴吧,它能宽中理气,引浊气下行,全方位调理您的肠胃。

如果您饮食不规律,常常腹泻,腹痛,腹胀,您就按揉合谷穴吧,它能止痛镇静,宣通人体气血。

如果你经常食欲不振,不消化,你也可以艾灸或者按揉合谷穴,它能通肠化气,清理肠内垃圾,排除肠内毒素,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增强肠动力。

4,退烧强肺圣药

艾灸合谷穴,能贯通气血,促使阳气升发,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我们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属卫,外和皮毛,艾灸或者点按合谷穴能开发腠理,宣通毛窍,清泻气、分之热,从而加强解表发汗的清热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体上有几个退热的特效穴位:大椎、曲池、合谷、外关,退热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可以称它们是人们身体上的“安乃近”。当你开始有感冒症状的时候,可以按摩合谷穴,左右各按压次。,按压力度要稍重,使其有酸麻感。按摩后喝一杯温开水,使身体微微出汗,感冒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不少人小孩和中老年人,经常会感到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经常出虚汗,睡觉时也出很多汗,还特别容易感冒,往往是高烧,或者外热内寒,或者上热下寒,这些症状都是肺受到亏损的表现。要彻底使肺健康起来,还要去根,那就要坚持艾灸合谷穴,每天艾灸2次,每次按5分钟。坚持艾灸15天以后,你就会看到上面那些症状慢慢地消失。

5,预防中风、高血压

中风的发生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肠属金,金克木,而肝属木,当肺和大肠的功能失调的时候,肝失去约束,进而产生与肝相关的病症,如中风、抽搐、口眼歪斜、头晕、眩晕等。如果经常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使肺和大肠的气机保持顺畅,一旦因情志或饮食等原因产生肝火,顺畅的肺和大肠的气机就会使肝火平复下来。

中国著名经络专家祝总骧曾说:如果你每天做合谷穴的艾灸,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你这一辈子就得不了脑中风,不会得脑梗、也不会得脑出血什么的。

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也可以防治高血压。

6,急救大穴

我们用脑一段时间后,大脑疲劳,头昏脑胀,需要提神解乏,这时可按合谷穴。当出现神昏,晕厥,癫痫发作,需要醒脑开窍时,也可按摩合谷穴。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两三分钟,患者便可苏醒过来。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捏患者的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则更好。

春困时,你身处课堂或会议室,此时,只要你用手指,或随手拿起会议桌上或上课时使用的圆珠笔等物品来刺激合谷穴,只要进行一会儿就会让人眼睛一亮,神清气爽。如果可能的话,再刺激一下颈后风池穴,更能使头部血液畅通,一扫睡意。

在实际取穴时,我们常用两个简便的方法:

(1)拇指、食指合拢,虎口上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2)把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华盖穴

调节肺脏

华盖穴属于任脉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盖是伞的意思,华丽的伞指的就是咱们的肺,两块肺在那,灸像一把华丽的伞一样,这个穴是调节肺的,凡是咳嗽,气喘等跟肺有关的毛病,可以每天揉揉华盖

环跳穴

会阴穴

李时珍说:“此脉才动,百脉俱通;一通百通有全坤”。

人体的某处眠伏着一条威力巨大的灵蛇,成三蜷半之形,其头向下垂落。一旦唤醒灵蛇,它就会喷发出一股强盛的“灵热”(又称拙火、灵力),使人得到健康的身体和过人的精力,还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各种功能。

会阴穴

此穴既是:会阴穴。又叫阴跷穴、生死窍、海底轮等。

会阴穴的位置在阴部,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经常艾灸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之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艾灸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脱肛、肛周脓肿、白带异常、阴道脱垂、彭突及其它妇科病、尿频、前列腺炎等症。

由此可见,海底轮乃基础轮,是人体热能供应之源泉。它与性腺和肾功能有密切之关系。

中医认为

海底不开,任督难通。李时珍说:“此脉才动,百脉俱通”。海底一开,百穴皆开;中脉一通,百脉俱通。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为人体长寿要穴。

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种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如何打通此穴

道家还认为阴跷似一扇铁门,九箭难穿。只要开启海底,展窍、开关也就不难了。

很多流派都知道会阴穴的好处,也有很多锻炼会阴穴的方法,而综合各种方法,艾灸会阴穴是效果最明显的方法。

现在的艾灸专家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在古人的熏灸法上发明了坐式熏灸。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利用尿壶进行药物熏蒸了,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薰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因此可以说坐式熏灸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传统文献记载“女下腹之疾皆为寒气凝聚而生,当以熏蒸调治”。

坐式熏灸法,让艾烟直接入体,发挥最大威力!

坐灸是用艾熏臀部会阴区,艾烟里的精油物质能直接进入人体,让药力直达病灶,通经活络,调理内部细胞环境,调和气血改善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

改善子宫卵巢、阴道、尿道、前列腺等部位的营养状况及功能,美容祛斑养颜,消除各种妇科炎症、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痔疮等带来的痛苦。

坐灸的适宜人群

坐灸疗法由于在治疗时没有任何痛症和副作用,没有复发的可能性而出众。特别是孕妇有痛症或出血时作为应急措施使用坐灸疗法就可以获得较大的效果,生育位置能够消除痛症和出血。

人类身体内最重要的是生殖器,而女性的生殖器属于凹陷型而与男性相比感染细菌的比例高。坐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适合坐灸的人:

1.生育后的女性、害怕上厕所的人

2.月经前后希望清洁的人

3.需要经常换内衣的女性

4.希望更加有效和简便地使用座式洗浴的人

5.脸部太干燥或油脂过多而油亮的人

6.月经痛、月经不调而辛苦的人

7.经常产生黑痣、粉刺等皮肤疾患的人

8.便秘和腹部肥胖而辛苦的人

9.有妇科病或男科病的人

不用找穴位:

坐熏方法很简单,不用仔细找穴位,把艾条、艾绒点燃放在带孔的凳子下,就可以熏灸到会阴部的长强穴和会阴穴,而这两个穴位都是功效强大的穴位,如果同时艾灸百会穴,效果会更明显。

坐灸此二穴,快速补充阳气的功效不可思议,很快就全身发热,冒汗,排湿气等,故推荐这个方法为“春夏养阳”的必灸法,尤其是适合平时虚寒和全身酸软无力,上热下寒体质的灸友。

我在数年前夏天第一次体验坐熏灸会阴部位(含长强穴)连续两壮后,约40分钟,全身手脚温暖渐至发热排汗(冬天艾灸此穴不宜出汗,以免干扰阳气的收藏。不过冬天艾灸一般很难出汗,视体质而定吧。),其间有打嗝(气从胃中上逆,胃发出声音的现象。

多因平素压火生闷气,心情抑郁,肝气郁结,气逆犯胃引起,中医叫“呃逆嗳气”,估计和肝经通过此处有关。可见自己的修行功夫还是未到家,有时也只是死忍,而不是真正化解,仍需努力),下体会排出一些分泌物等多样灸后排毒反应,(当然会因人而异),之后轻松愉快。

中医学有“病在上则治在下”的说法,坐灸就是适合于这种理论的疗法,皮肤不好、肥胖的女性使用时,能够改善生理而自然地减肥、皮肤也变的光滑。

鹤顶穴

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鹤顶穴为经外奇穴,在膝前区,髌底中点的上方凹陷中。

也是人体祛风除湿穴中的一个穴位,适用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鹤膝风。

凡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强壮腰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因感受风寒湿或风湿热邪气闭阻于四肢,表现为关节冷痛麻木、腰痛膝肿、四肢拘挛等症状的一类腧穴,称为祛风除湿穴。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鹤顶穴、肩髎穴、臂中穴、伏兔穴、阴市穴、髋骨穴、梁丘穴、膝眼穴、犊鼻穴、条口穴、陵后穴、膝关穴。

其中,鹤顶穴为位于下肢大关节周围的经外奇穴,故有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强壮腰膝的作用,可治疗关节麻木、下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以及脑血管病后遗症。

总之,平常做适量的揉膝动作锻炼膝盖,肌肉会更加强壮,膝关节可以承受更多压力,避免膝盖酸疼,腿膝无力的情形出现。经常揉膝会增强肝肾功能,能使关节液分泌增多,关节滑利,强健韧带功能,起到矫正关节畸形、增宽关节间隙和增强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和弹性的作用,从而消除病症,恢复关节功能,且疗效显著。

鹤顶的功效与作用:

鹤顶有鹤顶通利关节的作用。

鹤顶穴主治病症:

鹤顶穴主膝痛,足胫无力,瘫痪,脚气,膝关节炎,鹤膝风等。

鹤顶穴主治膝痛、足胫无力、瘫痪。

鹤顶穴主治膝痛、足胫无力、下肢瘫痪、脚气等。

鹤顶穴主治下肢瘫痪,鹤膝风,脚气,膝关节炎等。

鹤顶穴主治膝痛,鹤膝风;足胫无力,瘫痪。

鹤顶穴的配伍:

鹤顶配内膝眼、犊鼻、三阴交,治鹤膝风。

鹤顶配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治膝关节炎。

鹤顶配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治膝部肿痛。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2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按摩,艾灸鹤顶穴治疗老寒腿很好!

后顶穴

祛风、明目;缓解治疗头痛、脱发、目眩、失眠、健忘、癫痫

后顶穴属于督脉;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5.5寸,当百会后1.5寸,下距脑户3寸。

后顶穴的功效与作用:

后顶穴具有醒神安神、熄风止痉的功效。

后顶穴有清头明目、安神定志的作用。

后顶穴有清头散风之功,其所治症为颈项强急、额颅顶痛、偏头痛、恶风、目眩等。但前顶偏于治额,后顶偏于治项也。

后顶穴主治病证:

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

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等。现代多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等。

后顶穴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

后顶穴主治头顶痛,眩晕,颈项强痛,偏头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

后顶穴主治头痛,目眩,失眠,癫狂,癫痫等。

头痛,项强,眩晕,偏头痛,癫狂,痫症,神经性头痛,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癔病。

横骨穴

主治阴部痛

横骨穴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和肾经的交会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从横骨分布的位置上看,处于人体的中部,上肢的下端,是个短小的一块骨头,由于横骨周围通过多条神经、血管、韧带,以及十条经络,而且男女生殖器都在横骨下居住,这就证明了横骨,是人体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因此,它可治疗很多疾病,如,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尿道炎,膀胱炎,睾丸炎,附件炎,尿潴留,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病症,同时对于男、女两性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告诉我们,人体的各种疾病的产生,都是气血不调造成的,气滞血淤和气血亏虚,是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想百病不生就必须调理好气血,气血淤时要通,气血虚时要补。掌握好这个"通补"的原则,不断补充正气,你就掌握了健康的真谛。

横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横骨穴有益肾填精的作用。

横骨穴具有益肾助阳,调理下焦的功效。

横骨穴系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与任脉之曲骨平,其所治症,为小腹满、目赤、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五脏虚竭等症。

横骨穴主治病证:

横骨穴主治前阴,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遗精,阳痿,疝气偏坠,遗尿,癃闭,经闭,少腹痛,脱肛,腰痛,少腹胀痛,小便不利,疝气,阴痛,少腹胀,尿闭,睾丸肿痛,尿失禁,现代又多用横骨穴治疗肠疝痛,膀胱痉挛,膀胱麻痹,尿道炎,性功能减退,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角膜炎等。

横骨穴主治前阴、肝肾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遗精、阳痿、疝气偏坠、遗尿、癃闭、经闭、少腹痛、脱肛、腰痛等。

横骨穴主治少腹胀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横骨穴主治阳痿,遗精;疝气,阴痛,遗尿,小便不利;少腹痛。

横骨穴主治少腹胀,小便不利,遗尿,尿闭,阳痿,遗精,疝气,睾丸肿痛,尿失禁等。

现代又多用横骨穴治疗肠疝痛、膀胱痉挛或麻痹、尿道炎、性功能减退等。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睾丸炎;

2.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附件炎,闭经,月经不调;

3.其它:角膜炎。

合阳穴

散热降浊;舒筋通络,调经止带,强健腰膝

合阳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委中穴直下2寸。

合阳穴,合有回合之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合穴之下,加之膀胱经脉,一支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另一支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两支阳经在此相合,因名合阳。功能:调下焦,健腰腿。主治:腰脊痛,下肢酸痛,下肢萎痹,阴阜肿痛,崩漏。

点按合阳穴治腰痛:

先找到膝盖背侧的"腿弯儿",在其横纹的中点处取委中,然后在委中直下约2-3指处,也就是小腿背侧正中线上,将拇指立起,用力点下,注意要极度用力,使局部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努力上下探查,直到小腿出现麻感为佳,点穴的同时,可以让患者做轻微的晃腰动作,使局部放松,可以迅速缓解腰腿痛。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点合阳治腰腿痛,采用的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取穴法,哪边腰痛,就点对侧合阳,双侧都痛,那就两边都点吧!

合阳穴的功效与作用:

合阳穴有舒筋通络、调经止带、强健腰膝的功效。

合阳穴有调血理气、活络止痛的作用。

合阳穴有舒筋利节之功,主治腰脊痛、下肢酸痛、麻痹、寒疝、偏坠、女子崩带等症有效。其所治症,多为腰脊腿腹寒热偏滞之症,取合阳穴生热之阳,藉以抵御沉滞之阴,亦宣通瘀涩之意也。

合阳穴主治病证:

合阳穴主治腰腿及前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脚腨酸重,腿筋挛急,足跗痛,疝气,崩漏,带下,阴暴痛,癫疾,瘈疭,腹痛,肠游,下肢痿痹,膝胫酸重,寒疝,现代又多用合阳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痔疾,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肠出血,疝痛,腓肠肌痉挛等。

合阳穴主治腰腿及前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脚腨酸重、腿筋挛急、足跗痛、疝气、崩漏、带下、阴暴痛、癫疾、瘈疭、腹痛、肠游等。

合阳穴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合阳穴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崩漏;疝气。

合阳穴主治腰脊强痛,膝胫酸重,下肢痿痹,寒疝,崩漏,带下等。

现代又多用合阳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痔疾等。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前列腺炎;

3.其它:脑血管病后遗症,肠出血,疝痛,腓肠肌痉挛。

肓门穴

理气和胃,清热消肿;主治:腹痛,痞块,便秘

肓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肓门:出入之处为门。穴在三焦俞之旁,内连三焦,上有膏肓。前有肓俞,此穴犹肓穴之门户,为三焦之气往来出入之处,考肓之原根于肾,上生肝系,在十三椎旁,穴当其处,主治三焦诸疾,因名肓门。功能:活血、散瘀、行滞。主治:上腹痛、痞块、乳疾、便秘。

肓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和胃,清热消肿。

肓门穴有理下焦、调气机的作用。

肓门穴有通调肠胃、化滞消痞之功,如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肿等症均可取之。

肓门穴主治病证:

肓门穴主治胸、腹疾患:如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气攻两胁,痞块,便秘,腹痛,乳疾,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乳腺炎,脾肿大,胃痉挛,胃炎,腰肌劳损等。

肓门穴主治胸、腹疾患:如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气攻两胁、痞块、便秘等。

肓门穴主治腹痛,痞块,便秘等。

肓门穴主治腹痛、便秘、乳疾、痞块。

肓门穴主治腹痛,便秘;乳疾,痞块。

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乳腺炎、脾肿大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便秘;

其它:乳腺炎,腰肌劳损。

魂门穴

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魂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魂即灵魂,门即门户,肝藏魂,魂指肝,魂门穴与肝俞平列,如肝气出入之门户,故名魂门。

魂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魂门穴有舒肝和胃、清利头目的作用。

魂门穴具有疏肝理气,降逆和胃的功效。

魂门穴在肝俞之旁,对应于肝脏,故可治疗肝胆病。

肝布胁肋,故魂门穴能治疗胁痛。

魂门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第2侧线上,故能治腰背部的经脉病。

魂门穴有疏肝理气之功,主治肝疾、胁痛胀满、治肾连心痛、腹中雷鸣、大便不节、食不下、小便赤。

魂门穴主治病证:

魂门穴主治肝、胃及局部疾患:如脘腹胀满,胸痛彻背,呕吐呃逆,饮食不下,胃脘疼痛,腹中雷鸣,小便黄赤,头痛头昏,黄疸,眩晕,胸胁痛,呕吐,背痛,泄泻,胁痛,胸胁胀痛,脊背疼痛,食不化,现代又多用魂门穴治疗肝炎,胆囊炎,胸膜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肝炎,胃痉挛,食道狭窄,消化不良,神经症,癔病,心内膜炎,肌肉风湿病等。

魂门穴主治肝、胃及局部疾患:如脘腹胀满、胸痛彻背、呕吐呃逆、饮食不下、胃脘疼痛、腹中雷鸣、小便黄赤、头痛头昏、黄疸、眩晕等。

魂门穴主治胸胁痛、呕吐、背痛。

魂门穴主治呕吐,泄泻;黄疸;背痛,胁痛。

魂门穴主治胸胁胀痛,脊背疼痛,呕吐,食不化,泄泻等。

现代又多用魂门穴治疗肝炎、胆囊炎、胸膜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等。

1.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囊炎,胃炎,胃痉挛,食道狭窄,消化不良;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神经症,癔病;

3.其它:心内膜炎,胸膜炎,肌肉风湿病。

中医认为,浑身骨节痛,常常与外邪感袭,正气虚损,痰瘀互结,外伤劳损等因素相关,并将其归入“痹症”的范畴。痹,即痹阻不通的意思,《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如气候剧变,冷热交错,居处潮湿,雪天露宿,涉水淋雨,触冒雾露,劳汗当风,衣着冷湿,调护不慎等原因,引起机体的抗病御邪能力骤然减弱,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因而出现肢体关节痛楚不宁;或者人体素体禀赋不足,病后、术后、产后、劳役过度者,卫外不固,风、寒、湿、热诸邪亦可乘虚而入。

若治不及时,或调治失当,或稍有好转,过早停药,引起病情复发,迁延难愈,致使淫邪久留不去,流注于经脉,影响气、血、津、液的环周往复,畅达营运,于是血滞酿瘀,津结成痰,瘀痰互结,或与外邪胶结,深入经隧之中,导致病情缠绵,难以速去。

如关节痛见胀麻、肿硬、畸形,即多为瘀痰阻于经脉、骨节所致。此外,由于跌仆、坠堕、撞击、闪挫、扭捩、压扎,或日久负重,过度劳损等诸多因素,致经络受挫,脉气不畅,因而气运失常,血行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也可引起关节痛。

用魂门穴治疗浑身骨节痛

贺普仁在《“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中,将治疗浑身骨节痛的秘法列为第四秘第9条。贺普仁说:“浑身骨节痛:针魂门,灸之效更佳。”

魂门:魂,肝之神,阳热风气;门,经气出入的门户,又为守护之意。魂门穴意指肝脏的阳热风气出入之门户和护卫肝阳之处。

会阳穴

散发水湿,补阳益气;

会阳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会阳。会,会合、交会也。阳,阳气也。会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脉之海的督脉相交,故称会阳。

会阳穴的功效与作用:

会阳穴具有清热利湿,益肾固带的作用。

会阳穴有理下焦、调二阴的作用。

会阳穴有壮腰补益、清热利湿作用。

会阳穴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会阳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通之义。

按摩荐骨诸穴,腹腔全热。

点刺会阳穴,可治小儿泻痢。

会阳穴补诸阳之虚,故可治阴湿之证。

会阳穴能愈肠澼、下血及久痔诸病。

会阳穴位置近于肛门,临床中常以治疗痔疾为主。

会阳穴主治病证:

会阳穴主治肛肠等疾患:如泄泻,痢疾,便血,痔疮,淋病,阳痿,经期腰痛,赤白带下,阴部汗湿,遗精,带下,泄泻,痔疾,腹痛,阳萎,阴部湿痒,现代又多用会阳穴治疗肠炎,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外阴湿疹,阴部瘙痒,阴部神经性皮炎,肠炎,肠出血等。

会阳穴主治肛肠等疾患:如泄泻、痢疾、便血、痔疮、淋病、阳痿、经期腰痛、赤白带下、阴部汗湿等。

会阳穴主治阳痿、遗精、带下、痢疾、泄泻、痔疾。

会阳穴主治泄泻,痢疾,痔疾;带下,阳痿。

会阳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血,痔疮,带下,阳萎,阴部湿痒等。

现代又多用会阳穴治疗肠炎、坐骨神经痛等。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阳痿;

2.皮肤科系统疾病:外阴湿疹,阴部瘙痒,阴部神经性皮炎;

3.其它:经期腰痛,肠炎,肠出血,痔疮,坐骨神经痛等。

会阳穴的配伍:

会阳配曲池、血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阴部皮炎,瘙痒。

会阳配百会、长强,有升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痔疮。

会阳配合谷、承山,治痔疾。

会阳配百会、气海,治直肠脱垂。

肓俞穴

积脂散热;理气止痛,润肠通便

肓俞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也是冲脉、足少阴肾经之会穴;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肓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肓俞穴具有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肓俞穴有调肠理气、温中利尿的作用。

肓俞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宽胸理气之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肓俞穴主治病证: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等。

肓俞穴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痛,小便淋沥等。

肓俞穴主治呕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疝气;腰脊痛。

肓俞穴主治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泄泻。

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等。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肠炎,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膀胱炎;

3.其它:角膜炎。

肓俞穴的配伍:

肓俞穴配大敦、归来,有疏肝调肠,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疝气痛,腹痛。

肓俞穴配合谷、天枢,有清阳明热,疏调肠腑作用,主治便秘,泄泻,痢疾。

肓俞配天枢、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肓俞配大敦、隐白、三阴交,治疝气。

颔厌穴

主治颞,耳,目等疾患

颔厌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位于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颔厌穴的功效与作用:

颔厌穴有疏经通络的作用。

颔厌穴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的功效。

颔厌穴系胆经、三焦经和胃经之会穴,有疏风止痛之功,主治颈痛、头痛、不能转动点头。

颔厌穴主治病证:

颔厌穴主治颞,耳,目等疾患:如偏正头痛,耳鸣耳聋,目眩,齿痛,身热,善嚏,瘈疭(瘛疭),惊痫,癫痫,手腕痛,偏头痛,耳鸣,眩晕,口,口眼斜,,现代又多用颔厌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结膜炎,牙痛等。

颔厌穴主治颞、耳、目等疾患:如偏正头痛、耳鸣耳聋、目眩、齿痛、身热、善嚏、惊痫、手腕痛等。

颔厌穴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齿痛、癫痫。

颔厌穴主治偏头痛,眩晕,齿痛,耳鸣,口;癫痫,瘛疭。

现代又多用颔厌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等。

颔厌穴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齿痛,口眼斜,瘈疭惊痫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癫痫,面神经麻痹;

2.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结膜炎,牙痛,

颔厌穴的配伍:

颔厌配太阳、风池、列缺、外关,治偏头痛。

颔厌配腰奇、水沟、百会、大椎、后溪,治癫痫。

颔厌配丝竹空、光明、支沟、曲池、太冲,治目眩。

颔厌配太阳、列缺、风池,有清热散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颔厌配丝竹空、支沟、光明,有清头目泄火的作用,主治目眩。

颔厌配百会、大椎、腰奇,有镇静安神抗痫的作用,主治癫痫。

会宗穴

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会宗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三焦经郄穴;位于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会宗穴的功效与作用:

会宗穴具有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的功效。

会宗穴有通经活络、清三焦邪热的作用。

会宗穴为手少阳之郄穴,有疏经活络作用,主治耳聋,耳痛,痫证,臂痛。禁针,宜灸。

会宗穴主治病证:

会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癫痫,上肢痹痛,气滞喘满,肘臂疼痛,现代多用会宗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腮腺炎,前臂神经痛,臂痛,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等。

会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聋、耳鸣、癫痫及上肢肌肤痛等。

会宗穴主治耳聋、癫痫、上肢痹痛。

会宗穴主治癫痫;耳聋,耳鸣;气滞喘满;上肢痹痛,肘臂疼痛。

现代多用会宗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腮腺炎、前臂神经痛等。

会宗穴主治耳聋,癫痫,臂痛等。

头面五官疾病:耳聋耳鸣。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其他疾病:气滞喘满,上肢肌肤痛。

会宗穴的配伍:

会宗穴配外关治耳聋。

会宗穴配百会、大椎、巨阙治小儿癫痫。

会宗穴配曲池、手五里、秉风治肘臂痛。

会宗配翳风、耳门、听官、听会、中渚,治耳聋、耳鸣。

会宗配百会、大椎、巨阙,治小儿癫痫。

会宗配臂臑、曲池,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上肢痹痛。

会宗配听会、翳风,有清三焦火,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会宗配大椎、百会,有熄风定痫的作用,主治小儿癫痫。

滑肉门

运化脾土;主治胃痛、呕吐、癫狂、减肥

滑肉门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滑肉门的功效与作用:

滑肉门有和胃调中、宁神定志的作用。

滑肉门有镇惊安神,清心开窍的作用。

滑肉门穴深部为小肠,主分水谷精血,滑利果肉米菜,凡病之应疗以滑者,可取滑肉门穴,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

主治病症:

滑肉门穴主治癫狂,呕吐,腹胀,腹泻,肠鸣,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腹痛,腹水,泄泻,胃痛,呃逆,重舌,吐血,癫症,精神分裂症,痫证,心烦,吐舌,癫痫,精神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舌炎,舌下腺炎,等。

滑肉门穴主治癫狂、呕吐、腹胀、腹泻。

滑肉门主治胃肠、神志等疾患:如肠鸣、泄泻、胃痛、呃逆、重舌、吐血、癫症等。

现代又多用滑肉门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精神分裂症等。

滑肉门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

滑肉门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腹水;癫狂,痫证,心烦,吐舌,重舌。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其它:舌炎,舌下腺炎,慢性胃肠炎。

配伍:

滑肉门配中脘、足三里,有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

滑肉门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滑肉门配天枢、下巨虚,治泻痢。

滑肉门还有减肥的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肥胖是由于饮食过度,或先天脾胃亏虚,水谷营养不能够正常吸收、代谢,导致体内津液异常积留聚停在体内所致。而滑肉门穴顾名思义,滑是光滑,润滑;肉是肌肉的意思。滑肉门穴最大的作用就是润滑作用,它可以将人体内多余的痰湿痰团分泌排出体外。 

说到这个穴,有两类人群需要特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hsqa.com/zz/5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